9月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这是《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发布以来,两部门第二次发布该名单。
(资料图片)
笔者曾在2021年10月15日两部门第一次发布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后,写了一篇文章《系统重要性银行~~是否真的“大到不能倒”》。现在结合近一年的各方面情况,再谈一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有何变化?
系统重要性银行源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在那次金融危机中,欧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直接倒闭,诱发了金融系统性风险。为此,20国集团设定了很多法规,对包括高盛,汇丰,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全球性大银行进行条条框框的管理,核心就是避免他们重倒覆辙,再度绑架了政府和普通纳税人,并会引爆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这就是所谓“大到不能倒”金融机构的来历,后来它们也被称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即极少数规模大、结构和业务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有风险可能会危及金融的稳定以及损害实体经济的银行。
2011年7月21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圈定了28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后增至30家),分为一至五档,越往上越重要,并建议对其实施1%~2.5%的附加资本要求。我国自央行、银保监会2020年12月公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后,2021年10月15日首次公布19家银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刚刚公布的名单是第二次开展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
名单的变化及背后。尽管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数量和银行与2021年保持不变,但这19家银行的分组和同一组排名有些许变化:
一是民生银行分组下调,从第二组下调至第一组。
二是浦发银行在第二组的排名下降,中信银行、邮储银行有所提升;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在第一组的排名提升,平安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排名有所下降。
无论从2021年报或2022年中报看,宁波银行都是大踏步发展,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业绩都不尽人意。特别是民生银行2022年中报显示,该行营业收入741.99亿元,同比下降135.76亿元,降幅15.4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46.38亿元,同比下降19.18亿元,降幅7.22%。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变化情况。2021年11月2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更新了2021年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入围的银行总数依然为30家。评分区间最高的第五档继续空缺;摩根大通重回第四档,也是这个档位唯一的一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从第二档升至第三档,同样在这个档位的还有花旗和汇丰;高盛则从第一档升至第二档。
中资银行方面,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继续位列第二档,农业银行维持在第一档。
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两点:一是无论国际还是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最高一档都是空缺的。二是中国的“四大行”在国内的重要性遥遥领先,在全球也是十分的重要,但影响力仍与摩根大通、法国巴黎银行、花旗、汇丰有较大差距。
二、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与其它榜单有何不同?
从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19家银行名单看,包括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商行4家,相当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全部+12家股份制银行的前九名+城商行的前四名。那么它们与其它榜单有何不同呢?
先看中国银行业百强榜。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这是按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并对中国银行业前100家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及资产质量进行综合展示,相当权威。
再看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7月4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中国有141家银行上榜,有20家进入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对比上面两张榜单可以发现,除浙商银行和宁波银行排名略有差异外,前二十名银行是一样的。而除了浙商银行外,另外的19家银行均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再用全球1000强银行榜单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就会发现:尽管工农中建高居全球银行1000强的前四,但是全球影响力尚不如排在后面的摩根大通花旗、汇丰等欧美大银行。
再看股市排名情况。下图左是41家上市银行根据2022年中报总资产的排名,下图右是2022年9月9日按收盘价的股市市值排名。从中可以看出,在总资产排名的前二十强里,除排名18的浙商银行和排名20的南京银行外,其余18家都在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在按市值排名的前二十强里,除排名16的南京银行和排名18的杭州银行,其余的18家同样都在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内。两相比较,唯独缺少的一家就是没有上市的广发银行。
综上,无论从哪个维度看,工农中建交邮储6大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包括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北京、上海、江苏、宁波4大城商行共计19家银行,目前在国内就是最强银行的概念。
三、我国为什么要频频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当前,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导致国际经济动荡,国内经济不免也受到波及。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也在经受方方面面的考验,出现包括不良贷款增加、被处罚力度加大、中小银行破产重组合并加快以及多家村镇银行不能及时取款等问题。
先看不良贷款情况。7月21日,银保监会二季度通报,截止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这是在上半年多地疫情严重,有关部门出台多项“纾困”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实现的,虽然没有实现“双降”,也还是不错的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1.4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而过去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5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处置的总和,说明因经济转型及疫情产生的不良资产增加明显加快。
再看银行被处罚情况。2022年上半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共下发罚单2469张,罚没金额共计96,887万元。较2021年同期,虽罚没金额下降一成,但罚单数量增加两成,处罚最为集中的前三大业务及管理领域为信贷业务、合规管理及运营管理。其中,合规管理领域罚单近千张,主要涉及反洗钱、员工行为及案件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这说明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的各类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屡禁不绝。
再看中小银行破产、合并、重组情况。2021年以来,30多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反映了:1、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差,现金流吃紧,持有风险资产多,靠自身无法完成自救;2、盲目扩张,治理能力薄弱。因此合并重组、抱团取暖则有利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批复辽阳农商行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进入破产程序,宁夏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宁夏平罗农商行吸收合并平罗沙湖村镇银行,河北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张家口银行合并重组武强家银村镇银行和阜城家银村镇银行等,都说明了中小银行破产、合并、重组在加快。
最后看看多家村镇银行不能取款问题。今年6月以来,河南4家村镇银行和安徽1家村镇银行储户不能取款成为热点。在政府协调下,自7月15日起,河南、安徽相继发布公告,启动了对河南(4家)、安徽(1家)村镇银行5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下客户本金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垫付工作,已累计垫付43.6万户、180.4亿元。上述情况虽然让相关储户有所心安,但部分村镇银行私有化及其带来的管理混乱不仅让人心惊,也会让更多的人在存款方面对其“避退三舍”。
在上述情况下,连续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让占银行业规模大、收益好、不良率低的19家银行作为整个银行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就显得十分重要。毕竟,仅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的总资产和净利润就分别占整体商业银行的48.76%和52.35%,而1.34%的不良率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虽然不是“大而不能倒”,但相对而言是最安全的;同时,加强对其监管,不鼓励它们去单纯地扩张规模,而鼓励其走向更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是利国利民的。
标签:
银行名单
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