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制度是友邦引入国内并发扬光大的。在国内保险行业的萌芽初期,代理人大军确实在给老百姓扫盲方面做出了贡献
【资料图】
但是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代理人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为代理人是主体公司(比如平安、国寿、新华,阳光、太平、太平洋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保险公司都叫主体公司)的代理人,他们代表的是主体公司的利益。你们没见过有哪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会说自家产品不好吧?只会一个劲的说好,甚至不好的地方也要想办法圆过去,否则客户就不会买你的产品。而且平安的也不会说国寿的好吧?国寿的也不会说平安的好吧?一切皆是利益使然。这无可厚非。
但是,慢慢的,保险代理人开始被越来越多人诟病。
首先,代理人可以卖的产品有限,一家公司的所有代理人卖的都是一样的产品,连话术都是一模一样,一个客户见几个代理人的感觉和结果是一样的。举个最直接的例子:X安福。我看过的所有买过X安福的客户,保单结构都是一模一样,见下图
主险是寿险,附加了重疾、长期意外、豁免C16、意外医疗,以及健享人生A
这里我不具体展开说有哪些缺陷,要讲的太多,只说两点:
1、寿险和重疾是共用保额的。很多消费者不知道。上图的寿险保额是19w,重疾险保额是18w。消费者一般会觉得重疾赔了18w,将来挂了再赔19w,挺好呀。其实,合同条款里写了,重疾出险赔付了18w后,寿险保额等额减少,意味着只能赔1w了!
而这些,X安代理人是不会跟客户说的,至少我接触到的客户,是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设计在里面的。
而享有知情权,是客户的基本权利,他只有知情了,才能做判断,行使选择权,不是吗?
2、医疗险缺失。作为最基本的消费型险种,百万医疗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保费低、保额高。但是平安福里面只有意外医疗。请注意:意外医疗≠百万医疗。它只管因意外发生的住院报销。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回到上面,正因为代理人卖的产品有限,其实对于客户来说选择余地很小。投保一家公司,拒保了就是拒保了,没有任何机会。
而且,代理人的养成模式就是“简单听话照做”。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在那个环境下所接受的信息就是这样,产品好在哪,不好在哪?他们其实也说不清楚。说白了,大量代理人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客户眼里是不那么专业的(当然,也有打破桎梏的优秀代理人,走出了那一某三分地,让自己变得真正专业),越来越多客户这么给我说的,不是我说的。
其次,代理人的人海战术,弊端极大。“是个人就要”的做法,造成代理人队伍十分庞大,且良莠不齐,大量的大妈和小学生在卖保险。时至今日,一些公司的金字塔上面那一层还有不少大妈在坐享其成,他们业务水平未见多专业,他们也不需要专业,发展团队就好了。你们能想象我妈妈的同学(70岁)还在卖保险吗?你们敢在这样的大妈手里买保险吗?
最后,我想着重说一点的就是,不少代理人由于所接受的培训体系或者说“一代传一代”的错误思维,造成了他们忽视健康告知的重要性,甚至恶意规避健康告知,隐瞒客户的体况把他们当标体投进去,只为自己快速拿到佣金,这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结果就是客户出险的话是拒赔的。最后,整个行业都在为这些劣币买单,又落下了不好的名声“这也不赔,那也不陪”。我遇到过两个客户在某公司代理人手上买了保险,一个是高血压二级,一个是多囊肾。这两个体况在任何公司都是拒保的,可是业务员把他们当标体投进去了。
下图就是健康告知示例。一定要如实作答,而不是全部选“否”给客户投进去。
当然,不是所有的代理人都是这样。只能说,准入门槛低,造成了很多低素质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反观经纪人,因为不属于任何一家保司,不是保司的代理人,所以立场是中立客观的,哪个产品对客户是最有利的,就建议哪个。
我给客户做方案,都是至少3款不同公司的产品横向对比,跟客户讲清楚条款,客户有知情权。至于买哪款,我只给出专业建议,客户有选择权
另外,一定一定是给客户做严格的健康告知。做这一行,做的是口碑,做的是长期主义,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保险经纪人合作了多家保司,可卖产品丰富,既有利于我们为客户挑到最合适的产品,客户的选择余地也更大。而且,没有哪个家庭需求是一模一样的:所处的阶段不同、家庭现状不同,需要的产品就不同,甚至保额都不一样。也就是所谓的家庭定制化方案。而不是卖套娃产品。
最后,保险经纪人的优势就是可以多家投保,选取最有利的核保结果承保。明显比代理人只能投一家公司、没有其他选择要有优势。比如为客户同时投ABC三家公司,A公司除外,B公司加费,C公司拒保,那肯定选择B公司的核保结果
标签:
保险代理人
一模一样
保险公司